欢迎来到内蒙古矿业协会官方网站!今天是: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朔州:打造内陆港促进转型升级

来源:发表时间:2018-10-15 浏览次数:2046   关闭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朔州)煤炭物流发展战略高端专家论坛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与朔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次合作旨在加快朔州煤炭国际陆港建设步伐,这是朔州积极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的决策部署,将对全国煤炭供应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是传统内陆城市摆脱资源发展路径依赖,转换发展动能,提高发展质量,实现朔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探索。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彭建勋率领的专家顾问团队,成员来自煤炭工业、交通运输、铁路规划、物流与采购、煤炭运销等多个领域,大家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协会的平台优势、专家优势、资源优势,全面参与并指导朔州煤炭工业发展转型、结构调整及煤炭物流规划建设,为该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建议。朔州市市长高键为13名专家颁发了聘书,并接受了协会专家代表赠送的《“一带一路”开拓图》。双方合作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那么,这个“智囊团”究竟奉献了哪些真知灼见,能否得到朔州市政府的认可呢?


资源优势与环保压力并存


彭建勋在讲话中表示,煤炭工业历史贡献巨大,长期以来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和作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煤炭资源丰富、可靠、可清洁利用和经济性,决定了我国“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战略方针不会改变。


煤炭是朔州的优势矿产之一,煤炭储量493亿吨,保有地质储量422.9亿吨,占山西省的六分之一。据悉,朔州市共有煤矿69座,总产能18870万吨/年,原煤生产能力位列山西省第一,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列第三。配套煤炭洗选能力3.4亿吨、煤炭发运能力超过2亿吨,均居山西省第一。今年上半年,朔州生产原煤7016万吨,生产洗煤5189万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彭建勋与朔州市市长高键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朔州因煤而建、因煤而兴,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朔州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座年轻城市。1979年2月2日,邓小平同志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博士的历史性握手,促成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第一个中外大型合作项目——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开发建设,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序幕。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基础扩展后的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现拥有3座年生产能力2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露天矿,2座年生产能力千万吨级的现代化井工矿,年入洗能力1.25亿吨的6座配套洗煤厂,4条总运输能力1亿吨的铁路专用线,载重卡车、电铲等技术装备在国内领先,是我国目前规模、资源回收率和全员工效等多项指标位居行业领先水平、千万吨级矿井群最集中的露井联采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是我国主要的动力煤基地和国家确立的晋西北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


资源优势与环保压力并存。今年6月,国务院正式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2018年底前,环渤海地区、山东省、长三角地区沿海主要港口和唐山港、黄骅港等煤炭集港改由铁路或水路运输;2020年采暖季前,沿海主要港口和唐山港、黄骅港的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原则上主要改由铁路或水路运输。


为此,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三年增量计划,要求到2020年,全国铁路煤炭运量达到28.1亿吨,较2017年增运6.5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5%。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运输多以汽运为主,有专家测算,从单位货物周转来看,公路运输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是铁路运输的7倍和13倍。调整货物运输结构,减少柴油货车汽运,增加铁路货运量,此举被业内称为“公转铁”,成为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同时能提高综合运输效率,推动我国煤炭行业向绿色、清洁、高效发展。


朔州的煤炭资源优势能否与“公转铁”战略寻找到最佳结合点呢?


内陆港建设破解发展难题


论坛上,高键表示,长期以来,受“一煤独大”的影响,朔州转型发展任务艰巨。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必须借助煤炭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出路在哪里?


为破解资源型和内陆地区开放发展难题,朔州市于2016年提出在平朔矿区建设煤炭内陆港项目的初步想法。


内陆港一般也叫陆港,是相对海港、空港而提出来的,没有水、没有船的陆地港口,海关、检验检疫部门进入港区行使监管职能,具备港口除装卸船以外的所有功能,在内陆港即可办完一切进出关手续。


“国际陆港”理论的首创者——陕西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席平也参加了此次高端专家论坛,在他看来,朔州陆港地处大同盆地南段,地势平坦,交通便捷,资源众多,可以改善产业结构,由“初级产业”转向“高端产业”,由“单一性产业”转向“多样性产业”。


据悉,项目依托平鲁区周边煤炭资源和区位优势,利用中煤平朔公司先进配套设施和富余的洗选、运输能力,借助河北港口集团在港口物流运营管理的丰富经验,打造晋陕蒙连通港口的大型煤炭集散中心,将港口功能向货源腹地前移,实现煤炭生产、混配、洗选、运输、销售一体式发展。内陆港项目建设既能推动平朔公司可持续发展,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又可助于港口集团抢占腹地货源,增加铁路运量,实现多方互利共赢,为此山西平朔河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山西平朔河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由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河北港口集团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山西大秦物流有限公司、朔州市平鲁区启航物贸有限公司四方共同注资组建。


合资公司成立运营后,初期(预计2018年~2019年)主要开展外购煤业务,实现煤炭贸易量500万~800万吨,同时完成内陆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进行项目建设;中期(预计2020年~2022年),随着煤炭贸易业务量的提升,延伸发展煤炭加工物流产业链,通过运营内陆港项目,实现煤炭吞吐量2000万吨/年的目标;远期(预计2023年~2025年),带动物流业务扩展至农产品、陶瓷等非煤货类,逐步实现贸易、金融、信息等产业集聚,打造晋北地区沟通沿海港口乃至全国的外向型经济贸易平台。


有专家分析,朔州是山西重要的煤炭产地,煤炭主要是外送,铁路网发达,建立内陆港具有资源、区位及交通便捷等优势。


专家顾问积极建言献策


就平朔内陆港建设,专家顾问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各自的观点,但共同的目标是建设好平朔内陆港。


“项目要准确定位,是加工型、服务型,还是综合型?项目的核心问题是煤源,要开拓市场,不断扩大煤源。虽然是煤炭物流,但不能只局限于煤炭,不仅要有煤炭外送的物流,还要有返回的其他物流,实现空重平稳。项目要立足平朔现有的基地,在运行中不断提升,在提升中不断壮大,做优做强做大。”彭建勋提醒,目前在建的蒙华铁路是国内最长的重载煤运铁路专线,正线全长1814.5千米,北起鄂尔多斯市南至终点江西省吉安市,途经陕西榆林、延安,山西运城,河南灵宝东、南阳,湖北襄阳、荆门、荆州,湖南岳阳,江西宜春、新余,是“北煤南运”新的国家战略运输通道,规划输送能力超过2亿吨/年,如何应对分流的煤源。他建议,开展考察调研,吸取经验教训,把项目做得更好。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名誉会长姜超峰表示,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北部,西煤东运、北煤东运的格局基本不会改变。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煤炭储藏量占全国的64%,煤炭调出量每年15亿吨左右。煤炭物流成为我国大宗商品运输的头号问题。铁路的煤炭运量占全国煤炭运输量的60%以上。


“山西省煤炭物流的运输格局是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和水路运输补充和衔接。山西煤炭外运通道分为北、中、南三大通道以及南北向主要集运干线——南北同蒲线,呈现“丰”字型铁路煤炭运输网络。北通路由大秦铁路、丰沙大铁路、京原铁路、神朔黄铁路组成;中通路由石太铁路和邯长铁路组成;南通路由太焦铁路、侯月铁路、侯西铁路、瓦日铁路、蒙华铁路组成。”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物流工程系主任王喜富介绍,山西省煤炭物流水运主要合作港口有秦皇岛港、 天津港、 青岛港、 连云港、 石臼所港和广东湛江港等海运港口,南京蒲口港、芜湖港、武汉港和枝城港等江运港口,江苏万寨港等河运港口。


朔州市铁路货运主要为煤炭,其它品类极少,朔州全市铁路发送货物煤炭占96%以上,其它仅占4%;发送与到站货物极不平衡,除煤之外其他货物到达量仅有65万吨,资源输出特点突出;铁路网发达,但煤炭过境运输特征明显;发送与到站货物均与港口交流为主,对港口高度依赖,发送的煤炭86%以上到达环渤海港口。


针对朔州内陆港建设,要发挥晋陕蒙煤炭过境朔州的优势,拓展煤炭来源;合理利用“公转铁”、“运输结构调整”政策条件,引导公路煤炭运输进入朔州市洗选加工和物流体系;扩大从港口回程货流的范围和品类,发展集装箱物流,突出内陆港真正的港口功能;根据各煤运干线的运输特点和能力适应状况,确定合理的内陆港建设选址方案。


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王佐认为,谋求发展新动能、转换发展新模式、构建发展新格局,不能脱离朔州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经济基础条件。煤炭工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会是朔州市的支柱产业。在环境资源承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基于煤炭供应链、提升服务价值、创新协作关系,实现市场联动、区域协调发展。


“各位专家关于煤炭物流、经济转型的主题发言指导性、针对性很强,指明了朔州转型发展的方向,增强了朔州转型发展的信心。对此,有关县(市、区)、部门和企业要认真研究专家意见,充分吸收论坛成果,全力支持内陆港建设,大力发展煤炭物流业,坚定不移地走好绿色转型发展路子。”高键市长明确表示,此次高端专家论坛的成功举办,对推动朔州经济转型具有划时代意义。


朔州以内陆港建设作为发展新引擎,筑巢引凤,借力煤炭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