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内蒙古矿业协会官方网站!今天是: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在新时代机遇里寻找钢铁工业发展的新动能—— 对话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

来源:中国矿业报 本报记者:刘晓慧发表时间:2019-01-21 浏览次数:1463   关闭

钢铁工业上下游连结采掘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产业关联度高,对经济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就业等方面支撑作用明显,尤其是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影响深远。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钢铁行业成绩斐然。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现在的钢铁总产量是9亿吨左右,生产了全球钢铁总产量的一半,居世界钢铁总产量第一位。中国钢铁生产不仅对中国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也对美欧各国的经济产生深刻影响。中国的钢铁原材料产量虽然是9亿吨,但出口的原材料只有1亿吨,剩余的钢铁材料全部用于国内各个行业,为中国制造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前进?新时代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有哪些着力点?未来钢铁工业在新技术浪潮里呈现哪些新趋势和特点?


近日,记者专访了冶金工业规划院院长李新创,就钢铁行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详细解析。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2018年中国钢铁产业的整体运行情况。


李新创:2018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主要下游用钢行业钢材消费量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促使我国钢材产量、消费量均再创历史新高。2018年,钢材消费量约为8.2亿吨,同比增长12.6%。一是粗钢产量逐年增长。自2016年以来,由于我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和打击“地条钢”等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实施,钢铁市场持续向好,企业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粗钢产量逐年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1月~11月,我国累计粗钢产量8.57亿吨,同比增长6.7%,月度粗钢产量较2017年均有显著提高,平均日产粗钢量达256.7万吨。2018年,粗钢产量将达到9.23亿吨。二是环保水平不断提升。按照环保治理要求,有关钢铁企业执行停产限产方案,唐山、安阳等地依托专业机构设置标准,科学引导钢铁企业停限产,成效十分显著。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唐山、邯郸等地的烧结机超低排放改造已全面开工,并于2018年10月陆续建成投运。三是品种质量持续提升。钢铁企业不断提品质、扩品种、创品牌,新产品研发应用取得明显进步。宝武集团研发应用了世界口径最大、管壁最厚、钢级最高的高强管线钢,B20R065牌号取向硅钢产品平均损耗、磁感等主要性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宝钢特钢生产的最大直径达600毫米的大飞机起落架用300M超高强度钢,突破了大飞机关键零部件上的技术封锁。鞍钢研发并批量生产国内首批具有零下60℃冲击韧性的Q420qF桥梁钢。四是进出口趋于稳定。钢材出口量降幅和出口额增幅收窄、进口总量略有上升。据海关总署统计,2018年1月~11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6377.8万吨,同比下降8.6%;2018年1月~11月我国累计进口钢材1216.0万吨,同比增长0.5%。


记者:钢铁工业发展到现在,产业布局结构有哪些变化?


李新创:中国钢铁生产布局重心在长江入海口以北的沿海地区,包括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天津,以上地区2017年合计粗钢产量4.49亿吨,占全国总量的54%。根据工信部《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十三五”期间,将统筹考虑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和资源能源支撑条件,结合化解过剩产能,继续深化区域布局减量调整,优化钢铁产业布局结构。2018年~2020年,河北省将压减退出钢铁产能4000万吨粗钢产能;江苏省要求加快构建钢铁行业协调发展新格局,所有搬迁转移、产能并购或置换等钢铁冶炼项目,原则上只允许在沿海地区规划实施。另外,一个新趋势是一批企业“走出去”开发矿产资源。中国是产钢大国,也是铁矿石消费大国,受国内铁矿资源禀赋限制,每年需进口大量铁矿以满足需求。为了保证我国钢铁行业原料来源稳定、价格合理,国家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开发矿产资源。


记者: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节约了大量劳动力,使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智能制造将在哪些方面影响钢铁行业的发展?


李新创: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具有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制造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切实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而新一轮科技革命也将给制造业带来深刻变革。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拓展,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特征日趋明显,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


随着这一波技术浪潮,智能制造也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将深刻改变社会、企业的运作模式,为钢铁行业的竞争力重构创造了新机会。在智能生产方面,以工业互联网数据集成、混合模型与数据分析、多目标交互优化、智能机器人等为支撑技术,通过无人化板坯库、全流程质量监控、智能点检、机器人应用等,就示范产线开展智能化车间的探索与实践,在工艺控制、物质能源协同化、劳动效率提升等多个领域,实现管控智能化、预测预警前瞻应变、业务协同多目标优化等智能化应用,能源利用率提升5%,全自动轧钢率6%,劳动成本下降20%。在智能管控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两化融合”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通过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管理与智能控制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融合。在智能服务方面,以客户为中心,基于互联网思维和准时制的船板配送服务模式创新实践经验,将销售订单分解导入内部生产过程,再通过精益生产技术,制造出客户需要的个性化产品。


记者:中国钢铁产业运行情况要注意防范哪些风险,如何化解?


李新创:一是注意防范化解新增产能和“地条钢”死灰复燃的风险挑战。随着行业形势趋好,市场新上钢铁项目的动力强劲,部分地区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的压力很大。能否控制新增产能和“地条钢”死灰复燃,事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成败,必须高度重视,保持高压态势。同时,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科学界定“地条钢”,加强监管,积极引导合法规范产能有序释放,确保市场供需基本面稳定。


二是注意防范化解“一刀切”式环保停限产的风险挑战。此外,应针对无组织排放建立“管控治一体化”平台,全面升级在线监测装置,加强半干法脱硫灰等超低排放治理副产物的监管,避免二次污染。


三是注意防范化解盲目推进钢厂搬迁和设立无钢市(区、县)的风险挑战。钢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地方推进环保治理、结构调整也要遵循发展规律,不能为了短期成绩和广告效应,将合法合规优势产能一搬了之、一关了之,这将严重危害钢铁产业竞争力,特别是对于环保领先、产品优质、竞争力强的钢铁绿色工厂,要实事求是、综合评估、科学决策,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四是注意防范化解“高杠杆”对钢铁产业去产能和高质量发展的风险挑战。建议结合深化“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围绕减量、降债、提质,推进兼并重组,为战略投资人做强、做优企业创造条件。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应积极主动推进债务清理和债务整合,加大债务清欠力度,减少无效占用,推动、深化混合所有制,依托资本多元化扩大资金来源,实施资产证券化和资本运作,通过优质资产迭代创造收益。


五是注意中国钢铁产量、钢材价格不断增长与供需平衡的风险。2018年1月~11月,粗钢产量85737万吨,同比增长6.7%,其中,11月粗钢产量7762万吨,同比增长10.8%,均创年内最大增幅。而同期,钢材出口量同比下降8.6%。另外,随着地方部分通过产能置换和升级改造等新建钢铁项目的逐渐投产达产,以及部分企业违规扩建产能,导致钢铁供给呈不断增长趋势。


同时,下游建筑、机械、汽车、造船等主要用钢行业拉动有限。铁路、船舶等运输行业利润增长率由2016年的4.8%持续下降至2018年前三个季度的-2.2%,汽车制造行业利润增长率从2016年的10.8%下降至2018年前三季度的3.8%。钢铁行业作为上游原材料利润率水平较高,此类现象短期内会存在,长期不可持续,上下游产业间的不协同会造成钢材价格下跌,逐渐回归合理的利润区间。因此,钢铁产量和钢材价格持续增长缺乏有效支撑,风险很大。


化解风险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工作。首先是政府要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继续深入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去产能带来的不易成果。再次,企业和企业家要加强市场主体责任。结合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坚持绿色发展和智能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后,行业要加强自律。通过合理控制生产节奏,防止供大于求重演。积极探索加强自律的措施,建设行业自律的长效机制,共同维护市场稳定。


记者:钢铁工业进入与上下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后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应对?


李新创:新时代钢铁工业发展面临两个方面的重大挑战:一是资源环境的压力。资源和环境,已经成为钢铁工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已经形成钢铁企业绿色发展强有力的倒逼机制。二是需求结构的变化。用钢需求正在由“量大面广”的同质化需求向“小众化、小规模”的个性化需求转变,钢铁企业“去规模化”和“定制化”“品质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其发展方式将呈以品种质量为中心的“减量化”发展,以满足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为主的“品质化”发展,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特征的“绿色化”发展的趋势。商业模式变革呈现定制化、服务化、智能化趋势。


应对挑战重点从以下两方面去做:一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绿色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各方要做到主动创新,夯实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立钢铁流程绿色化发展理论体系、评价体系和方法体系,通过建立成熟的绿色发展体系,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二是坚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产业链条之间的高效融合发展,这将赋予钢铁产业全新的内涵,服务要素日益成为钢铁产业链条价值创造的主导因素,要求钢铁产业由以生产制造为中心向以工业服务为重心转移,加快钢铁产业链延伸,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全产业链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