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长期以来,砂石骨料主要来源是河道砂石,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加快,天然河道采砂已造成砂石资源枯竭、水源污染、引发河堤安全等问题。新时代,如何让砂石骨料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霍卫平近日回答了这些问题。
砂石骨料是国民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用量最大的基础性原材料。据我国和美国及欧盟的砂石协会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世界砂石骨料产量约400亿吨,这是继水(约6000亿吨)之后,消耗最多的第二大自然资源。我国是全球砂石骨料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用于混凝土的砂石骨料约150亿吨,加上沥青混凝土、铁路道砟、水处理等其他用量,约占全世界砂石骨料的一半,年产值2万多亿元,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据上述机构预测,世界砂石骨料产量今年将达到517亿吨,已成为具有经济增长潜力的产业。
霍卫平介绍,在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各地陆续出台政策,关闭和淘汰传统砂石企业。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有开采权的砂石企业5.6万家,到2017年底减少到1.7万家。去年关闭的砂石企业更多,导致下半年砂石由小幅涨价到大幅涨价,很快出现了缺货、涨价现象,个别地方市场甚至出现了论斤买卖砂石的情景,由此造成的基建工程延期、承建单位亏损、合同无法履行等情况时有发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制砂石产业应运而生,既可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砂石骨料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又能消纳建筑废物、尾矿、隧道渣等固体废物废渣,是一个绿色环保产业。但一直以来却没有作为重要产业来发展,也没有纳入工业体系,而且缺乏国家层面的政策、标准、规范等,市场上的机制砂石质量也参差不齐,应尽快推动砂石产业有序有质发展。”霍卫平表示。
所谓机制砂石,就是人工砂石,是指通过制砂机和其它附属设备加工而成的砂子。为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的机制砂石产业,霍卫平建议:
建立健全发展机制砂石产业的政策体系。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尽快出台扶持机制砂石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准入规模、质量标准、环保要求、绿色矿山建设、税收优惠、固废资源再利用等方面制定政策,并充分征求和吸收各方意见,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鼓励扶持机制砂石企业发展,促进机制砂石产业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发展。
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机制砂石产业发展规划。各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矿山资源开采区,做好探矿普查、环评等前置工作。在此基础上,以县区为单位制定机制砂石发展规划,以建设绿色矿山、保护生态环境为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按照规模化工业化绿色化的生产发展方向,每个县区扶持建设1个~2个高规格机制砂石企业,集石矿开采、生产加工、混凝土配送、建筑固废综合利用、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为一体的高度集成化、自动化、规模化的现代化机制砂石企业,促进机制砂石产业高质量发展。
统一制定机制砂石生产标准。国家要统一制定建筑、水利、交通等行业的机制砂石骨料技术标准,对绿色矿山、绿色生产、产品质量、绿色运输等提出规范要求,不断提高机制砂石企业环保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机制砂石生产的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