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在3月30日召开的“2019年第十届钢铁发展论坛”上,多位人士认为,虽然去产能结果显著,但产能扩张、产能置换、地条钢“死灰复燃”问题频出,随着后续合规产能的持续释放及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现有脆弱的供需平衡态势有可能被再次打破。同时,因下游行业压力迟早会反作用到钢铁行业,钢铁行业难以长期保持高速发展。因此,预计在经历2018年行业历史最好时期后,2019年钢铁行业或呈现震荡下行。
2018年是中国钢铁行业效益最好的一年。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日前发布数据显示,钢铁行业去年全年实现利润4704亿元,比上年增长39.3%。中钢协会员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6万亿元,同比增长14.67%;盈利2862.7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1.12%;资产负债率65.02%,同比下降2.63个百分点。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表示,虽然目前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但离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在资源能源结构方面,吨钢废钢消耗少,铁矿煤炭消耗多;在布局结构方面无序发展,有的省区钢铁工业畸形发展,部分企业效益差、任务重,创新体制尚未完全形成。此外,环保生态欠账大,技术支撑力不足。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巡视员吕桂新表示,2019年将对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高发易发的重点省份,组织开展一次巩固化解过剩产能成果抽查,对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
吕桂新说,严禁新增产能已经成为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能否巩固的关键。这项工作将由全国性总量压减重点转向结构性优化调整。到2020年,河北、天津要将本地区粗钢产能分别控制在2亿吨以内和1500万吨左右。
“稳投资不是要大干快上钢铁项目。”吕桂新指出,目前华南、西南地区等一些钢铁产能相对不足的省份,争相吸引产能进入,盲目求大,忽视自身要素禀赋,未来极易造成新一轮钢铁“围城”。
“巩固去产能成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吕桂新建议,地方政府应从行业实际和企业利益角度出发,妥善处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重大钢铁项目要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论证,审慎决策,稳妥推进。对于有条件的城市钢厂,优先选择就地改造,对于资源、能源等要素不足的地区,鼓励企业转型转产,关停退出,或向域外转移。
“产业布局要有长远规划和目标。”张志祥说,例如通过能耗指标跟着走,鼓励产钢密度大的企业走出去,调控钢铁工业的产能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