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桃林铅锌矿是一个低品位伴生萤石的大型铅锌脉状矿床,位于湖南省临湘市忠防镇内,幕阜山西部支脉上。它于清光绪年间映入人们眼帘,于21世纪初期结束美好的故事,在这期间,它从未停止探索与发现,始终在突破成就自己。
发现初期
矿山开采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光绪年间,有过小规模的开采,但未取得长足的进展与突破。
关于桃矿的发现,各种传说版本有很多,但当地人比较认可的只有一个:清朝光绪年间,桃林中塘冲农民李正林有次在上塘冲里砍柴,砍到口干舌燥想喝水,于是他就找到一个有冷清山泉的水窝子,但水窝子太浅,捧水不便,李正林顺手用柴刀掏水窝子里的石块,不想却扒出一块银光闪闪的石头,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便把“宝石”带回了家。
不久,地主方志盛看到了这块“宝石”,为弄清它的底细,千里迢迢赶到外地请专家鉴定,结果验证这块“宝石”为有色金属矿石。据当时宣称,其中含有“三成银子、七成铅”。自此,沉睡在桃林的千百年铅锌矿藏始被发现。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方志盛创设宝成公司,在上南冲开采铅矿,矿名始著,后因失利顶与瑞昌公司,不久,瑞昌公司又顶与丰大公司。同时在上南冲同地与丰大公司竞采的有康惠公司,在狮形山、象形山开采的有渔利公司,在杜家冲开采者有台顺公司,在断山开采者有台顺公司。其时湖南矿务局亦在官山、断山租购民地三十亩筹备开办,但未进行。
勘探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发展比较快,对铅锌矿需求更加迫切。湖南省铅锌矿储量潜在价值达数万亿元,国家有关部门非常重视铅锌矿的找矿和勘探。
探索、总结、筹建、规划,桃矿的勘探时期,是一个不断形成突破的创造期。
1953年1月组建的地质部中南地质局405队,在四年内完成了对银孔山,上塘冲,断山洞,官山,杜家冲,邱坪坳等矿区的勘探工作,证实已开采量不足总量的万分之一。
1955年1月1日,中南地质局405队敖韩和、崔光中等,提交了《湖南临湘桃林铅锌矿地质勘探总结报告》。同年6月,中央有色局决定成立桃林铅锌矿筹建处,冶金部批准桃矿设计任务书,主要将银孔山和上塘冲矿段作为首采对象。桃林铅锌矿为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中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1956年1月,在中央有色金属设计院会同苏联专家工作组以湖南水利厅、湘潭地委、临湘县委工业部、405队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选址工作。同年6月11日,冶金工业部批准,决定桃矿选矿厂设在渔潭。1956年6月发现铅40.55万吨(含铅1.22%)、锌57.62万吨(含锌1.13%)、萤石矿物量604万吨(含CaF2 14.2%)。
《湖南临湘桃林铅锌矿地质勘探总结报告》是新中国第一个经储委审批的勘探报告,探明储量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床。
建设时期
从1958年开始,桃矿逐步进入了建设与发展的时期。开采、投产、提升生产能力,桃矿的步伐从未停止。
1958年1月,担负矿山建设自营工程的工程大队正式成立,桃矿初定方案为露天开采。在露天开采的同时,进行钻井开采准备和铁路,水库,公路,渔潭工人村(后来又新建了汀畈工人村)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后来改为小露天,大掘井。
1960年到1962年,小露天开始简易投产。边生产,边基建,但由于没有处理好生产和建设之间的关系,工程进度极其缓慢,小露天生产能力有限。这三年基建完成投资1552.47万元,完成掘近量14528米。
1962年,桃矿处于简易投产阶段,也出现了亏损。正值我国国民经济困难时期,1962年下放职工1222人。1963年到1965年,开始进行调整,成立了井巷公司。
1966年基建全面竣工,基本具备3600吨/日的生产能力。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生产能力迟迟达不到设计水平。华国锋在湖南主持工作期间,于1969年8月前来视察工作,桃矿在整个文化大革命期间,没有中断生产。但是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生产工作才得以全面恢复和发展。
鼎盛时期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桃矿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那时桃矿资源充足,开采难度和成本较小,经济效益很好。当时的桃矿,不仅实现了工业化的长足进步,也稳步推进着自身的现代化进程。
1959年至1998年,这个号称“亚太地区最大”的矿区,年产量100万吨,产品直接输往全国各地。当时,湖南另一个全国有名的有色金属企业株洲冶炼厂,其原材料就大部分由临湘桃矿提供。
当时,桃林铅锌矿不但职工们干劲十足,就连附近的农民也被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迅猛,这个远离城市的山区竟然形成了一个以桃矿为中心的经济活动中心,覆盖面积超过15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矿区还修建了通往临湘市、并在五里牌车站与京广铁路相连接的标准铁路,专门用来运送矿石和接职工上下班。有公路通往临湘市,并且有专门的客车队。桃矿全盛时期,每天有4个火车头往返在这条10多公里的铁路上。
小火车兼通勤车,住在渔潭的工人每天早晨七点搭车去汀畈,下午再送回家。桃矿的一些职工经常对外人自豪的说:“我们是天天坐着火车上班,坐着火车下班。非常神气的!”
在社区生活方面,自办有报纸,有线广播台,电视转播台,幼儿园,桃矿子弟一校和桃矿子弟二校两所小学和初中结合的学校,桃矿职业技术学校,医院,市场,自来水厂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其“现代化”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当时的临湘市。
1963年6月,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应邀来矿作报告,工人俱乐部舞台上,胡耀邦勉励大家:“远些,远些,更远些,努力,努力,再努力!”
桃矿42年来共向国家上缴利税26亿元,其利税回报是投资数额的6倍。
新生时期
鼎盛过后,桃矿也面临着自身的持续发展问题。随着矿区矿石品位下降,开采难度增加,经济效益也在下降。
原来准备作为后备矿区,并在1980年左右进行开采的地区,在之后的勘探中,被证实矿石品位低下,不适合大型开采。原来设计为60年的矿山总使用期限,便缩短了一半。桃矿开始开始贫中采富,对原矿区的一些低品位矿石进行复采,以期延长原矿区使用期限,后来也因此延长了十余年。
另外,桃矿积极进行转型,发展其他产业,但后来均以失败告终。1992年出现账面亏损,2000年后,矿区的生产活动实际上已经停滞。2002年12月5日,桃矿因经营业绩不佳,政策性关闭破产。
破产后,经历过一段混乱时期,下岗职工的工伤赔偿,医疗保障,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凸显,矿区遗留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国有资产流失,社会不稳定,暴力事件频发。
2004年3月,桃矿街道办事处筹备组成立,开始筹备成立街道办事处,接管原桃矿的职工、家属与国土、资产,并对原桃矿的管辖范围进行社区管理与社保管理。经过大半年的筹备,12月16日,桃矿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开始运作。
2010年3月,湖南桃矿渔潭尾矿库闭库治理项目经国家安监局、财政部批准,全面启动实施。项目完工后,昔日的荒漠变成绿洲,成为全国最大的尾砂治理环保旅游项目。
不断探索的桃林铅锌矿,虽然迎来了盛极而衰的结局,但它创造过的故事,仍旧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