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内蒙古矿业协会官方网站!今天是: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绽放在戈壁滩上的卤水之花 ——江苏长江地质勘查院茫崖项目部深层卤水找钾的故事

来源:中国矿业报 本报记者:周连荣 通讯员 程保 刘春梅发表时间:2019-07-03 浏览次数:4103   关闭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氧气吸不饱,风吹石头跑。”一眼望不到边的,是白茫茫的戈壁滩,不远处便是昆仑山脉上的皑皑白雪。


站在戈壁滩上,除了远处的雪山、呼啸的风声,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就是不远处巍然挺立的钻塔和马达的轰鸣……


这里是青海省的西北角。从西宁市一路向西,穿过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再穿越柴达木盆地,就能到达青海省的西北角——茫崖镇,不远处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若羌县。在这个省区交界的小镇,来自江苏煤炭地质局的长江地质勘查院(下称勘查院)已经在这里施工两个年头了。在这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那些人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那些事,足以让我们铭记……


“盐湖”


几千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湖泊。在时间长河里,西边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加上东边祁连山、南边昆仑山崛起,使这里早已改变了当初的模样,变成了戈壁荒漠。


受塔克拉玛干沙漠影响,加之海拔高、山脉阻隔,风多雨少、植被稀疏、空气稀薄成了这里的常态。茫崖含氧量不及平原地区的70%,年平均气温仅1.6℃,年降雨量不足50毫米。


钾肥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肥料。世界上95%的钾盐产品用作肥料,然而我国已查明钾盐资源储量并不大,尚难满足农业对钾肥的需求。因此,钾盐矿被列入国家急缺矿种。


岁月带走了喧嚣,却留下了沉寂的宝藏。位于扬子江畔的勘查院,凭借多年的市场化运作,早已将市场开拓的触角伸向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他们秉承“地质+”理念,充分发挥技术和施工优势,积极向清洁能源和国家紧缺矿种勘查转型。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由勘查院承接的青海茫崖深层卤水钾盐矿预查项目,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打擂”


在承接项目的第一年,甲方还不完全相信勘查院的实力,找了另外一支队伍一起“会战”。说是“会战”,其实是“打擂”。


尽管勘查院多次在老挝、加拿大等国开展过钾盐勘查,但实施深层卤水找钾乃属首次。深层卤水找钾难度极大,技术要求高,需施工多个超千米钻孔,钻进过程中极易产生缩径、造浆、掉块、坍塌等难题……


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另一支队伍早已退出了“战斗”,只有勘查院以规范的管理、标准化的工地、严明的纪律,以及高质量的钻进效率、丰硕的预查成果,让甲方心悦诚服。


靠着这内外兼修的“硬核”,勘查院仅用6个多月时间,就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预查项目,完成了整个矿区地质草图和水文地质修测、槽探、钻孔施工以及取样化验等工作,估算了固体石盐矿石量和液体盐类矿产资源量。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丰硕的成果赢得了甲方的好评与信任,并将该区块整装勘查后期工作再次交与勘查院。


“高反”


“大浪滩矿区三面环山,海拔3000余米,是柴达木盆地中的小盆地,环境相当恶劣,很多人都会有高原反应。冬季天寒地冻、狂风肆虐,大家要有心理准备。”已是第二年来这里的甘会春,嘱咐着即将出发的项目部成员。


虽然出发前做好了十足的心理准备,然而施工环境的恶劣程度还是超出了大家的想象。一到现场,每个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头痛、胸闷、气短、恶心、失眠等症状如影随形,夜里睡觉总要醒来很多次,很难休息好。而施工现场位置偏远,不具备居住条件,项目部成员只能暂住在100公里外一个名叫花土沟的小镇上。两地间的道路崎岖不平,每天往返要花上四五个小时。盐壳地上没有可通行的道路,孔位放测只能靠步行。孔位相隔数公里,光步行就要耗费极大的体力,在平原一天能完成的工作量,在这里要花上好几天。在这样的条件下,大家咬牙克服“高反”,早晨天不亮就出发,中午就啃几口冷馒头和咸菜,铆足了劲拼这场“马拉松”。天黑返回住处后,有的同事由于当天工作强度太大,身体有点吃不消,但为了保证第二天工作,甚至连夜去医院吸氧。


“风 口”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一句网络调侃的话,居然在青海茫崖变成了现实。


茫崖镇坐落于昆仑山脉与阿尔金山交汇处,风力强劲,有“风口”之称。这里的风速一般在17米/秒,最大风速达30米/秒,每年的大风天平均超过250天。


虽然每天都会经历大风,但想起遭遇的那次风暴,项目部成员至今还心有余悸。那晚天色漆黑,忽然狂风大作,厨房帐篷被风掀到空中,锅碗瓢盆被吹散开来,各种声音夹杂在一起……慢慢的风小了,吃饭的“家伙什”却不见了踪迹。黑暗中,项目部人员打着手电筒到处搜寻。夜晚温度骤降,冻得人瑟瑟发抖,牙齿咯咯直响,找了很久也没找到几样能用的东西。有人自嘲说:“可能是‘黑风怪’看我们伙食不错,借走了我们做饭的家什。”大家哄地一下笑开了,疲劳和受挫感瞬间减轻了好多。


同样是风,这里却没有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的电影《起风了》里的甜蜜爱情。影片中那个烟火弥漫的战争年代,崛越二郎和菜穗子两个年轻人用生命点燃着风中的爱情。在和平年代,我们的野外一线人员也在演绎着当代爱情故事。


“甘工,怎么样,想不想家?”


“想啊,怎么能不想?我跟你嫂子又有几个月没见面了……”甘工笑着答道。强烈的紫外线使他由白面书生变成了黢黑大汉。


家有娇妻,拉扯着8岁的可爱儿子,叫他如何不想家?但是作为地质工程师,他觉得这里更需要他。


“说真的,当看到卤水从抽卤管喷涌而出,这些埋藏在地下的珍贵钾盐矿将会变成肥料,为数以万计的农民带来高产的喜悦时,我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甘工一脸严肃地说。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对农民、农业和农村有着天然的、难以割舍的情怀。


“水 患”


普查详查工作就这样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夜幕降临后,甘会春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总结当天的工作和遇到的问题,针对施工技术难点讨论解决思路,同时安排第二天的任务。在预查时甘会春就发现,钻孔涌水是这个区域最常见的难题,勘查院也专门邀请技术专家开展过相关培训,这次要做足预防涌水事故的功课。大家围在一起研究柴达木盆地地层发育特征,探讨钾盐矿床钻探工艺技术,并提前组织各钻机施工人员进行学习。可是,在钻进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涌水情况。为此,他们结合青海盐溶地层特点,立即调整卤水泥浆配制方法,指导施工人员改进工序,涌水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这个项目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甘会春感言。


李扬、章颖是两个刚毕业的研究生,来到项目部时正值酷热的8月。高原紫外线强度是平原的四五倍,几天下来,他们的皮肤被晒出了很多斑,火辣辣地疼,到最后直接晒脱了皮。但他们毫无怨言地跟在师傅们身后,白天出野外,晚上加班加点整理资料。每天高强度的野外作业,工作服湿了干、干了湿……白色的盐渍在红色工作服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


“真想痛痛快快地洗个澡,而不用为水发愁。”李扬的脸上露出一副无奈的表情。


在茫崖这样的盐碱地,气候以干旱为主,淡水是稀缺资源,不仅量少,价格还奇贵。项目部用水限量,每天一人一壶,有时候都不舍得洗脸,更别说奢侈地洗个澡了。“不洗脸也没事,反正这里也没什么人看。”章颖自嘲地说。


正是这群不服输、肯钻研、能打硬仗的年轻人,凭借着在学校学到的“经典方剂”,结合实际“坐诊”遇到的“奇经八脉”,不断摸索学习,将“望闻问切”练得炉火纯青,对钾盐矿区钻探施工设备、钻探工艺、卤水泥浆配制等进行改良,探索出了一整套适合青海深层卤水钾盐钻探施工的技术和方法,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听 雨”


风逐渐大了起来,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夹杂着盐卤特有的咸味和些许的尘沙,豪放中诉说着千年的苍凉。


“我其实对不起家人,对不起我的老父亲……”帐篷里,听着雨打在帐篷上的声音,项目部负责人赵春永的情绪有点激动。


在项目的关键时期,赵春永突然接到父亲病重的消息。赵春永焦虑万分,匆匆赶回老家看一眼病床上的老父亲,又匆匆忙忙地赶回了项目部。


“来来来,看看我家孩子的照片。”为了缓和沉重的气氛,涛哥把话题岔开了。


涛哥名叫刘涛,为人踏实可靠、热情大方,一直保持着在部队时雷厉风行的作风,从日常生活、物资采购到车辆管理,他把项目部后勤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临近年底施工接近尾声,他和赵春永坚持留在项目上守到最后。他许久未见的两个孩子在电话里一遍遍地问:“爸爸,都快过年了,你到底什么时候回家?”涛哥在电话里轻松地回答着再等几天,但心里却不是滋味。可是他知道工地更需要他,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必须坚守在这里。


年少时,总想着鲜衣怒马,仗剑天涯;人到中年,才懂得穷家难舍,故土难离。野外一线地质工作者与家人聚少离多,长期风餐露宿、栉风沐雨,已是家常便饭。


“环境是恶劣的,身体是冰凉的,但我们的心是火热的。看到辛苦付出有了结果,我们打心眼里高兴!”这是赵春永经常讲的一句话。春节刚过完,他就赶回了工地,没有什么比这片“热土”更吸引他的地方了。


“金 花”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这群男人的背后,也同样有一群辛勤耕耘付出的女人。


为了项目,袁振丽、周瑞这“两朵金花”一直在默默地奉献着。项目一开工,她们就一直跟进技术报告,野外施工结束后更要加班加点赶工期,努力确保按时提交高质量的地质报告。她们经常晚上加班到深夜,早上起来继续战斗,办公室里准备了饼干、面包,饿了就咬一口充充饥,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形象。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说起两个孩子,袁振丽愧疚极了。


别说辅导学习了,就连孩子洗漱、吃饭、穿衣这些日常照顾,她也没有时间去打理。家里经常是大宝带着二宝,但大宝毕竟也是孩子,还不懂事,两个孩子常常打闹一团、哭声一片……


两年来,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以上这些故事只是勘查院茫崖项目部的缩影。他们把江苏长江地质人的优良品格带到了戈壁滩上,只争朝夕解决难题。他们用乐观和坚强、心血和汗水,在青海高原上铸造了“长江地质”品牌,扬起了新时代地勘人的旗帜!


这里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的家乡。这里还有另一种“味道”的卤水之花,虽然苦中带涩,不如“花儿”沁人心脾,但这些大自然之馈赠,将变成钾肥,滋润着庄稼,实现连年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