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内蒙古矿业协会官方网站!今天是: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合山,百年煤都的红色烙印

来源:中国矿业报 本报记者:刘晓慧 张继勇发表时间:2021-07-27 浏览次数:1500   关闭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地区,有一座面积仅为350平方公里的小城——合山市,蜿蜒而来的红水河从这里画了一个巨大的倒“C”字型后,绕城而过。这里有“广西煤都”之称。


几亿年前,在亚热带雨林气候的影响下,这里植被繁盛。亿万年间几度沧海桑田,地层下面积淀了最深达800多米的丰厚煤层。地质专家说,合山地层的地质年代可以追溯到石炭纪,70%的地域面积的地层中都藏有煤。市内煤田地质储量约7亿多吨,占广西煤炭储量1/3,煤田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占市境总面积的73%。而合山当地人说,在合山,你随便一脚踩下去,都可能是一座煤田;你随手捡起一块石头,都可能是一块煤石。



广西合山国家矿山公园一角


合山丰富的煤炭开采遗迹、工业发展文化和民俗文化底蕴,深远的矿山开采历史,是广西工业发展史的有力见证,是一部活的历史教科书。


保护民族工业的火种


自清光绪31年(1905年)于合岭山打下“广西第一口煤矿井口”以来,合山已经有100多年的采矿历史,但由于当时技术落后,并没有形成开采规模。


1932 年,陆川籍人士吕春、李楚凡分别以同福、同德公司的名义,向广西省政府请领开采合山煤矿,次年合股组成“合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聘周响晨为经理,在北泗圩设办理处。全部资本仅为粤钞数万元。适因柳(州) 迁(江)公路筑成,公司自修一段6公里公路与其衔接,购 10 余部 2.5 吨油渣、木炭汽车运煤。虽有所获利,但因股本有限,周转困难,无法发展,决定修筑运煤铁路,将煤从矿场直接运到来宾大湾,转装船外运,减少生产成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争取更大的利益。


但由于缺乏机械化采矿技术,与当时的销量巨大的“洋煤”相比,缺乏市场竞争力,煤矿多次倒闭。


此时,以李宗仁 、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集团开始介入并利用这个煤矿。


《文史春秋》记载,1935年,合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决定扩大规模。李宗仁同意其老部下黄宗儒办矿和借款的要求,遂令广西银行借款20 万元,省政府入股 80 万元。另外黄宗儒自己入股 100 万元,使股本增至200万元 。省政府还作保向香港鲁麟洋行赊借价值70多万元的铁路机车及其它器材。随后又增加股本粤钞360万元,并与股商协商,于1936年11月将公司改为官商合办,扶持了民族产业发展,提高采矿水平,解决了合山煤矿的燃眉之急。


1941年9月,合山煤矿股份两合公司修筑的广西第一条铁路——来(宾)合(山)轻便铁路(1米轨距)全线通车,合山煤炭实现水陆并运。到1944年,合山煤矿由1个矿场发展到合山、大隆、里兰、河里、东矿等5个矿场,月均产煤达8000吨,规模为当时湘粤黔桂之最。发展重组后的合山煤矿所带来的财富,对抗日救国的支持是不可忽视的。


以不屈精神支援抗日


抗日战争时期,合山煤矿为大后方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能源,作出了重要贡献,从而有力地支持了反法西斯战争。


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1939年 11月,日寇在钦州湾登陆;12月进占邕(宁)宾(阳)线上的昆仑关。广西出兵抗日,军费开支浩大。同时, 用煤量不断上升。


由于形势变化,合山煤矿与外界的联系难以正常维持 ,生产所需物资也难以依靠外地提供。公司决定,“以自筹自给、自营自治为方针 ,对业务以一面建设一面生产为主旨,争取时间对动力燃料之迫切需要作一份贡献,藉以支持抗战之伟业。”


1940年初, 日寇攻陷宾阳、上林, 战况再度告紧,合山煤矿被迫停止生产。同年7月21日,“七七事变”三周年之际,合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发动员工积极捐款,用于购买战机,支援抗战。当时矿井遭受日寇破坏,生产时断时续,矿工生活都很困难,但是听说要捐款买战机打日本侵略者,大家勒紧裤带,争先恐后,慷慨解囊,当时共募集捐款2091.7元,成为合山人抗战史的美谈。


1941年,来(宾)合(山)轻便铁路全线筑成,并与湘桂铁路衔接,运输能力大为提升。同时,由沿海内迁至桂林、柳州一带的工厂对煤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使合山煤矿的产销日旺。豫湘桂战役爆发之际,湖南各矿均因战事疏散,生产停顿,而湘桂、黔桂铁路的军事运输却异常繁忙,民众及物资的疏散亦刻不容缓,燃料需求量随之突增,合山煤矿的生产及销售量因此而进一步提高。在抗战后期, 军运的特殊需要也使合山煤矿产量不断增加。1943年1月6日,合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接到“驻桂林烟煤临时调节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济深的电报,“……查产煤数额攸关军事交通与各工厂需要……尽量增加职工督促生产,以应急需。”合山煤矿立即开辟里兰矿场和嘉巴岭矿场,千方百计大力增员增产。修筑思光至里兰铁路支线,仅 3 个月,矿场就开始出煤,铁路通车。时值战争迫近,风声鹤唳,煤矿公司员工仍不计个人安危,昼夜产运煤炭。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当年生产原煤94220吨,刷新了该矿办矿以来的最高纪录。


1944年6月,日寇和中国抗日军队在长沙进行了四次大会战,湖南省的各个煤矿相继停产。当时,湘桂铁路和湘黔铁路担负着军用物资运输、兵员调动和疏散人员的重任,需要大量煤炭作为机车的燃料。湖南不产煤,这副重担就自然落在广西最大煤矿——合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的肩上。当时公司最大的煤矿大隆煤矿又被淹停产。为了满足军需,合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急国家之所急,立即开辟里兰矿场和宜山县弄相矿场来接替。为了抗战的需要,公司员工日夜加班,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两个新矿就相继出煤,而且日总产量达300吨以上,有效地缓解了抗战的急需。


据统计,从 1938年至1944 年冬, 合山煤矿共产煤 247145 吨,运煤 251645 吨,销煤219872 吨。


抗日战争期间,日寇曾先后7次派飞机轰炸合山矿区。1944年12 月,日寇侵占合山矿场,强迫矿工挖煤。合山煤矿矿警参加了自卫队,用各种方式抗击日寇。


据《合山抗战损失》一书记载,1944年11月14日,日寇侵占合山后,为掠夺合山的煤炭资源,确保军需火车专列和兵员火车专列所用煤炭的供应,日寇派兵到各煤矿守护矿井。12月23日,日寇进驻合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并用“复兴队”之名张贴布告,强令矿山员工为他们生产煤炭,强令每天要产煤20吨以上。当时员工们拒不为日寇采煤。邓伯辉等6名工程师了解合山煤矿的水文地质,知道合山地区煤层的走向,且保护好合山煤曾对战后恢复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也拒绝为日寇工作。为了避免日寇对地质工程师的迫害,矿工杨成深冒着生命危险,把6名工程师护送离开矿山,粉碎了日寇掠夺合山煤矿资源的图谋。



原矿区遗址


合山煤矿沦陷后,矿警们大多参加了抗日自卫队,他们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跟日寇周旋。1945年4月14日,日寇强迫火车司机将煤从合山运往来宾。得到情报后,以矿警为主体的自卫队,于前一天把来宾附近的古昔铁路桥捣毁。运煤火车不能通过,日寇在返回途中遭自卫队员伏击落荒而逃。自卫队员立即把机车上重要的机件拆掉,使机车变成一堆废铁。进驻合山的日寇,始终未能从合山煤矿运走一块煤,日寇掠夺合山煤炭资源的美梦化成泡影。


由于合山煤矿既是战时大后方的重要能源基地之一,又是桂南战役中中国抗日军队指挥地之一,因此成为日寇重点打击和破坏的重要目标,使其在战争中遭受了重大损失。1946 年,广西公布了两份抗战矿业损失调查资料,其中一份名为《广西抗战损失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合山煤矿沦陷期间的损失为330380 万元。另一份名为《广西抗战损失概况及请求救济统计———矿业部分》的数据显示,合山煤矿的损失为 352 万元 。这是合山煤矿在整个抗战时期损失额的官方统计。


新中国成立后的合山


1949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华南大进军,广西处在即将解放的前夜。元月,国民党陆军中将陈良佐赴香港加入以李济深为主席的民革组织,随后即有组织地开展反蒋、反内战,争取和平解放广西的工作。陈良佐利用与桂系上层的关系,积极奔走,亲自找李宗仁、黄旭初等做求和避战、接受中共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的促和策反联络,力争和平解放广西,造福广西人民。


由于国民党顽固派白崇禧、李品仙等人的破坏,制造白色恐怖,和平解放广西的路被白崇禧等人堵死。此后,陈良佐开始积极筹划领导合山煤矿的工人和当地群众发动武装起义,迎接广西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接管合山煤矿,所产的煤炭主要供应柳州铁路及柳州、南宁、桂林、梧州四市电厂,同时兼顾民用燃煤需要。且政府开始加大投入,合山煤矿规模越来越大,并逐步实现了机械化,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1955 年,国家开始在合山煤矿投资扩建。1958 年合山煤矿全年产煤60多万吨,到1960 年,设计生产能力已达86 万吨。


1962年1月,合山煤矿改为合山矿务局。“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是大家干劲足。拼命也要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合山煤矿的老员工陆乃亮说,“当时特殊的环境下,矿工凝聚力强,不怕苦、不怕死。”陆乃亮回忆道,“当时在井下挖五层煤时,巷道只有四五十厘米高,只能侧着身子爬过去,用锄头把煤刨出来,装进小推车再推出来。”


1966 年,合山煤矿先后扩建里兰、溯河等6个矿场,完成改建97 公里来合铁路准轨工程,为广西实现煤炭自给和基本改变“北煤南运”格局作出了贡献。到1976 年,合山煤矿总设计生产能力已达231 万吨,井下运输实现了机械化。


1977年,当时广西煤炭供应紧张,缺口达80万吨。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覃应机专程到合山督战、“催煤”。当时的合山矿务局局长刘云峰提出,矿务局没有精力再去搞后勤保障和建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好成立一个市。于是经过多方推动,终于在1981年6月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准,同意设立合山市,成为又一个因矿而生的城市。


改革开放后,合山煤矿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到1990 年,总共投入建矿资金3亿多元,先后建成8 个矿场、四煤井17 对,年设计生产能力310 万吨,累计生产原煤4544 万吨。


合山煤矿的老人说,合山是百年老矿,前后挖了将近1亿吨的煤。


合山煤矿作为广西最大的一个煤炭生产基地,历经百年沧桑,为解决当地人的生存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和新中国建设。


然而,经过百年开采,合山煤矿也面临资源枯竭问题。2009年,合山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此后,合山陆续关停矿井。2014年7月关闭停产合山市最后一个大型矿井,对矿区遗址进行加固和保护,在老堆煤场上建起了矿山公园。


据了解,未来合山还将紧扣“工业发展与特色旅游”的核心,在原有工矿城市基础上,建设井下采煤体验区、工矿遗迹展示区、矿工生活体验区等,进一步开发工业旅游资源,以文化植入强化旅游特色,建立旅游产品支撑体系,打造属于合山的工业旅游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