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内蒙古矿业协会官方网站!今天是: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奔跑在防灾路上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黄 滨发表时间:2019-06-12 浏览次数:3736   关闭

“地灾猛于虎,安全大于天。”每当遇到瓢泼的大雨,我的脑海里就会翻起阵阵涟漪。此时,尘封的回忆,一点点揭开,防灾路上的一幕幕在眼前徐徐展现。


记得2005年那场暴风雨,受第13号台风“泰利”的影响,江西省宜春市许多村庄陷入一片汪洋之中。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同志,快开门!”开门的是一位老大爷,他不解地问:“这么大的雨,你们来找我有什么事吗?”“老人家,您住的房子离山这么近,万一发生山体滑坡,后果将不堪设想啊!我们已在村里找好了几处民房,现在就搬过去吧!”在简短地说明来意后,有的工作人员进屋搬棉被、电视等东西,还有的工作人员跑到屋后察看现场。“快走,雨水已经渗透进了地基,后墙快要倒了,赶紧走!”当工作人员背起老大爷还没走出100米,房子的后墙“轰”地一声倒塌了。在灾难袭来时,人性的光芒在漆黑的废墟中熠熠生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难以如此迅速有效地开展抢险救援工作,也就没有如今的地灾防治新面貌、新气象、新局面。


家住宜春市袁州区化成街道茂龙山庄小区的居民开心地笑了:“我们再也用不着为下雨提心吊胆,总算能好好睡一个安稳觉了!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事情原由是这样的:受连续暴雨影响,袁州区化成街道茂龙山庄小区北侧边坡发生局部山体垮塌,泥沙冲入小区后院,损坏围墙25米,严重威胁25户130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从那天起,居民们每逢雨天都格外担心悬在头顶上的这颗“定时炸弹”。灾情发生后,宜春市、区两级政府从财政安排资金210万元先行治理茂龙山庄山体滑坡,彻底消除地质灾害安全隐患,让受地灾威胁的群众吃下“定心丸”。实践证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任何突发地质灾害带来的挑战和风险,都不能阻滞共产党员在防灾路上继续前进的步伐。党中央提倡的“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只会使共产党员的步子迈得更加坚定有力。


“抬头看得见,见面要半天”是过去地灾移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当地村民曾形象地说:“山崩地起裂,白天晚上住不得;村上响广播,大人细娃儿遍山躲。”新中国成立以来,宜春市积极探索防治的根本性措施,工作重点逐步从重防治到重搬迁避让转变,努力弥补地质条件的先天不足。通过把地灾移民搬迁与农村危房改造、建设秀美乡村相结合,有效解决地灾移民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使地灾移民真正过上“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的城里人生活。如今,漫步在靖安县罗湾乡生态移民新村,只见小洋楼错落有致、庭院里瓜果飘香、村民们其乐融融,地质灾害带来的“阴影”荡然无存。罗湾乡的变化,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宜春市实施地灾移民搬迁工程的一个缩影。


思绪一点点地回收,时光也在慢慢前进。盘点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地灾防治令人感触甚深的变化有很多。每次接到突发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报告,我的心情与以前一样沉重。但是,应对灾情的信心和底气明显大不一样。海事卫星电话、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值班适时监控系统等高科技手段纷纷亮相,地质灾害正在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而这种的变化,正是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喜人结果。


回首之后,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开始。新时代开辟了地灾防治的广阔前景。我想,我会继续奔跑在防灾的路上,识“天象”,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看“风水”,保护山体严控切坡建设;走“夜路”,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闯“激流”,提前转移受威胁的群众,真正使地质灾害防治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风又起了,暴风雨又要来了,那些美好的回忆也渐行渐远。思绪一动,我知道我意外收获了一把钥匙,它就是——哪里有灾情险情,哪里就有自然资源人。□


(作者单位:宜春市自然资源局)